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其始末其他处则著其建置祠宇岁月及在/此灵应之迹命祠部辑为一书以备稽考)
宋史哲宗本纪绍圣三年六月癸亥真定立赵普庙
文献通考绍圣三年诏德州大中大夫东方朔庙以达

隐为额又封辩智侯
元符三年臣僚言案史记言韩厥之功不在程婴杵臼
之下请于祚德设位从祀从之
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六月癸丑诏封伯夷为清惠
侯叔齐为仁惠侯
政和元年正月壬申毁京师神祠一千三十八区
礼志大观中尚书省言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并
给告赐额降敕已而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三十八区

迁其像入寺观及本庙仍禁军民擅立大小祠秘书监
何志同言诸州祠庙多有封爵未正如屈原庙在归州
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 李冰
庙已封
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如此之类皆未有祀典致前后
差误宜加稽考取一高爵为定悉改正之他皆仿此故
凡祠 …… (第 31a 页)
         右元
明史礼志鄱阳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
忠臣祠祀赵德胜等十四人太平忠臣庙祠花云王鼎
许瑗金华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太祖时
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 李冰
文翁张咏
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 (第 49b 页)
 (逵蜀都赋注丙穴下刘昭注补郡国志广都县下并/引任豫益州记此杜预当是任豫豫通作预任与杜)
 (字形相/似而误)扬雄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应劭风俗通曰
  李冰
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左思蜀都赋曰带二江 (第 26a 页)
 之双流常璩华阳国志曰 李冰
壅江作塴穿郫江检
 江(即流/江)别支流双过郡下盖自汉以来皆以郫江为
 沱水流江为大江水经所叙江水自 …… (第 26b 页)
 (寿音转/为皂)则岷江之正流也而班氏以为首受江故郑
 康成云沱之类□与郫俱为沱而流江于是乎为大
 江矣推寻事理 李冰
所穿之二江一是流江乃冰所 (第 26b 页)
 冬之月冰泽腹坚(又将在中军曰中坚后汉光武纪冲其中坚)又姓见姓苑 又谥法彰义掩过曰坚 又叶居银切音 
(巾后汉雷义传乡里语曰胶桼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都回切对平声聚土也楚辞九歌陵魁)
 堆以蔽视兮(又舍也战国策钟期堆琴注犹论语舍瑟也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蜀守 李冰
凿离堆以息水患堆一作𡺾又)
(滟滪堆在蜀夔州杜甫诗故冯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又鸟名骊山有鸟名阿 …… (第 22b 页)
 盖元人所开也(又堌古冢也山东考古录曹县有冉堌乃穰侯魏冉冢今以为仲弓云)(正字通都脱切音掇)
(人名王□同蜀守 李冰
穿二江者)(说文培本字)(集韵以者切音也泥淖也)(五音) (第 23b 页)
 广韵苦朗切集韵口朗切𡘋音慷崀山空貌(正字通按之为空因贾谊赋宝康瓠之注也广韵㝩㝗为宫室)
(空崀为山谷空山宀皆可通盖康空一声同在溪母今正韵孔字康董切此为确證旧本嵻分音训非)(字汇)

(古堆字正字通𡺾字之讹前汉地理志周赧王十四年秦蜀守 李冰
凿离𡺾避沫水之害或曰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而溷崖水)
(脉漂疾害舟冰凿平溷崖通正水路溷崖即离𡺾也汉书本 (第 27a 页)
 有三城其中潬城东魏筑(又集韵正韵𡘋上演切音善水相薄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宛潬胶盭注宛潬展转也又文心雕龙)
 封禅篇潬潬噅噅万物尽化言至德所被也(又集韵他干切音摊义同通作滩金石文秦蜀守 李冰
官堰碑云深淘潬包)
(𨻳注潬古滩字注详十九画)(唐韵正韵徒含切集韵韵会徒南切𡘋音覃水名说文水出 (第 108b 页)
 则沟洫之制磬折可知矣先王之时通九川陂九泽

 沟洫络脉布于天下则无适而非水利也及井田废
 而阡陌作于是史起引漳以富河内郑国凿泾以注
 关中 李冰
壅江以灌蜀地番系引汾以溉蒲阪以至
 白公之于渭邵信臣之于南阳马臻之于镜湖张闿
 之于新丰塘刘义欣之于 (第 9b 页)
 南方山川多与今地面上所有不同
 (辅广录禹贡)
地理最难理会全合禹贡不着了且如岷山导江东别
 为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 李冰
所凿一所灌 (第 6b 页)
 南方山川多与今地面上所有不同
 (辅广录禹贡)
地理最难理会全合禹贡不着了且如岷山导江东别
 为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 李冰
所凿一所灌 (第 20b 页)
 (五里接雅州/及芦山县界)郦道元谓山上合下开沫水径其閒(水/经)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溷崖水脉漂疾历代为患蜀郡
 太守 李冰
𤼵卒凿平溷崖则此二山在禹为用功多
 也祭山曰旅(周礼大宗伯旅上帝及四望郑/云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祈焉) (第 68b 页)
 谷亦晋寿地今为广元县

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古堆字)辟沫水之害穿二江


成都之中(沟洫志同碓作𡺾)注引杜预益州记云二江者


郫江流江也(隋经籍志有益州记三卷李氏撰而无杜预之书李氏者李膺也字公胤)


(梁益州别驾初学记引任豫益州记曰郫江者大江之支也亦曰涪江亦曰湔水在蜀与洛水合又)



(刘逵蜀都赋注丙穴下刘昭注补郡国志广都县下并引任豫益州记此杜预当是任豫豫通作预)


(任与杜字形相似而误)扬雄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应劭风


俗通曰 李冰
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左思蜀都赋


曰带二江之双流常璩华阳国志曰 (第 24a 页)
李冰
壅江作


塴穿郫江检江(即流江)别支流双过郡下盖自汉以


来皆以郫江为沱水流江为大江水经所叙江水 …… (第 24a 页)
则岷江之正流也


而班氏以为首受江故郑康成云沱之类□与郫


俱为沱而流江于是乎为大江矣推寻事理 李冰


所穿之二江一是流江乃冰所创造一是郫江即


禹贡之沱时必淤浅冰复从而浚之遂并数为二


江兹二江者或 …… (第 24b 页)
波浚虽


江汉之别而实为州界两大川荒度之功不遗馀


力此沱潜所以与岷嶓并志也


蜀中江沱禹迹至 李冰
而一变其后文翁穿湔㳛


以溉繁田则又一小变如五城水口者未必非后


人之所为及唐末高骈筑成都罗城遂 …… (第 25b 页)
下流仍合于旧渚(见宋元丰)


(成都志旧渚者合江亭也)则又一大变冰之遗迹亦不可复问


李冰
凿离堆是一事穿二江又一事水经注云沫


水自蒙山至南安而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


代为患 (第 26a 页)
李冰
发卒凿平溷崖通正水路据此则李


冰所凿当在汉南安界沫水中(南安今嘉定州地)离堆盖


即道元所谓溷 …… (第 26a 页)
羌水即此)又东


径峨眉山又东注于大江(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而溷崖水脉漂疾破害)


(舟船历代为患 李冰
发卒凿平溷崖通正水路开处即冰所穿也按今嘉定州及所领五县皆汉南) …… (第 36b 页)
 故杂出第七第九与第八为三也

曾彦和云梁州山多兖州扬州水多故其赋比他


州为下等傅同叔云独言色之青黑而不及其性


则非壤非坟为土之刚瘠可知矣使其果为沃壤


如孔氏之说则田宜上品而顾乃止居下上何邪


秦少游云今天下之田称沃衍者莫如吴越闽蜀


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彼吴越闽蜀者古扬


州梁州之地也案禹贡二州之田在九州等最为


下乃今以沃衍称何哉地狭人众培粪灌溉之功


至也渭按梁州虽不尽为沃壤而岷山江水之区


素称肥美不可谓全是刚瘠山水终古不易而扬


梁之赋近世极其浩繁则禹时赋居下品亦非以


山水多故田昔瘠而今肥赋昔少而今多秦氏谓


地狭人众培灌功至两言尽之矣蜀自 李冰
作都


安之堰以便蓄泄时无荒年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第 44b 页)
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


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元和志揵尾堰在彭州导江县西南二十五里 李冰)


(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中累而壅水汉成帝时瓠子河决王延世塞之)


(用此法也汉书所谓下淇园之竹以为揵)
上曰东郡河决流漂二州(谓兖)


(豫)延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按


元光三年河水决濮阳 (第 136a 页)
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


大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馀里至白马岭而


历天彭阙亦谓之天谷(秦昭王以 李冰
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


(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 …… (第 44b 页)
三十七里岭上树木森沈常有水滴未尝暂燥故曰湿坂自大江泉源至江稍大)


(矣皆益州记语)江水又历都安县 (李冰
作大堰于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


(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益州记曰因山颓水坐致竹木蜀人旱则藉以为溉 …… (第 45b 页)
三县也蜀汉分置都安县属汶山郡唐改曰导江属成都府明为灌县都安故)


(城在县东都安堰在县西华阳国志曰 李冰
壅江作塴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盖)


(以郫检为二江检江即任豫之所谓流江也又有揵尾堰元和 (第 46a 页)
志云在导江县西南二十五里 李冰)


(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又径临邛县(汉属)


(蜀郡今邛州是)又径江原县□江水出焉(江原今为崇庆州汉志江原县)


(□水 …… (第 46a 页)
城在县北五十步)又东径成都县(县有二江双流)


(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也风俗通曰秦昭王使 李冰
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按成都故城即今县治蜀王开明故都也秦置成都县旧有大城少城罗城羊马城) …… (第 46b 页)
阳县注于江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曰外水又东南径南安县西有熊耳峡连)


(山竞险接岭争高有滩名垒坻盐溉 李冰
所平也县治青衣江会衿带二水即蜀王开明故治县南)


(有峨眉山有濛水即大渡水发蒙溪东南流与涐水合又东 …… (第 47a 页)
(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馀里山道广丈馀深三四丈其錾之迹犹存县江中崖峻岨)


(险不可穿凿 李冰
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岩犹有赤白玄黄五色焉按僰道属犍为郡今为宜宾县)


(叙州府治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 …… (第 47a 页)
入雒者为湔水参考诸说大皂江即)


(□水实岷江之正流有元和寰宇九域等书可證郫江即禹贡梁州之沱流江乃 李冰
之所穿与郫)


(江为二江者郫江号北江唯东合湔雒又东南至江阳入江者为禹贡之江沱馀皆后人所穿凿或) (第 53b 页)
(以郫江创自 李冰
且指流江为岷江之正道大误详见梁州)江水又东南径温


江县西崇庆州东(温江在府西少南五十里本汉郫江原 (第 53b 页)
魁堆以蔽视前匈奴传白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
二三丈坦者丈馀皆东北向在西域中或作𡺾前地理志蜀守 李冰
凿离𡺾晋灼曰古堆字岸也亦作堆晋胡奋传离堆集韵
又作堆□□通作碓史河渠书离碓)
(说文恕也诋也一曰谁 (第 19b 页)
○毛氏韵增)(蓓蕾始华也广韵花绽貌○平水韵增○已上属轨字母韵)○改(己亥切角清音说文
改更也从攴己
李冰
曰已有过攴之即改也本作改今文作改俗从巳误)(颊下曰胲本作䪱前东方朔传树颊䪱或
作胲𦠄增韵又足大指
(第 5a 页)
今雅州严道县南
蒙山在今雅州名山县东云雾常蒙其嵿其山上合下
开沫水径其中出为溷崖水沫水即大渡河也蜀守
尝凿离堆避沫水之害则禹当时于此处用功多也
祭山曰旅旅平者祭告水土既平也旅独于梁雍言之
盖九州终于梁雍 (第 62a 页)
 志蜀郡青衣县今雅州名山县也郦道元谓山上合
 下开沬(音/昧)水径其间溷(胡困/反)崖水脉漂(音/飘)疾历代为
 患蜀郡太守 李冰
发卒凿平溷崖则此二山在禹为
 用功多也祭山曰旅旅平者治功毕而旅祭也(陈氏/大猷) (第 48b 页)
 (道县本汉旧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雅州名山县本/汉青衣县地有蒙山此与汉郡县同而唐志乃在严)

 (道即此山介二县之间也蔡氏曰郦道元谓山上合/下开沫水径其间溷崖水脉漂疾历代为患蜀郡太)
 (守 李冰
发卒凿平溷崖则此山在禹为用功多也○/陈氏曰旅祭独于梁雍言之盖九州终于梁雍以见)
 (前此诸州名山皆有 …… (第 33b 页)
 (此又南流经蜀州之青城县又南流经彭州之导江/县后以二县置永康军凡南流三百七十里至成都)
 (府成都府成都县本汉旧县属蜀郡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经县南七里蜀守 李冰
穿二水成都中溉田)
 (万顷县有沱江镇以沱水为名即东别为沱者也凡/江之别出皆为沱梁荆二州皆有此特其一 (第 51a 页)
与蒸韵义异)○堩(渴邓切道也礼记葬引至于堩)○堋
(布邓切射埒也庾信诗横弓先望堋又壅水灌溉曰堋水经注 李冰
堰江为堋又葬下棺也左传日中而堋或)
(作塴与蒸韵义异)○倗(步邓切辅也)○懜(暮邓切不明也又闷也通作 (第 5a 页)
山地/志蜀郡青衣县今雅州名山县也郦道元谓山上合)
(下开沬水径其间溷崖水脉漂疾历代为患蜀郡多也/太守 李冰
发卒凿平溷崖则此二山在禹为用功)
(祭山曰旅旅平者/治功毕而旅祭也)纂注(陈氏大猷曰古人举事必祭/况 (第 25b 页)
其旅又聚也又丘名与堆同)(掷也杨子搥提仁义)(聚土曰堆)
(母頧夏冠名亦作牟追)𡺾(岸也蜀守 李冰
凿离𡺾)(同上史记作离碓)  坐 磓(落也) (第 37a 页)